精准教学

位置:首页>精准教学>理论文献>详情

推进智慧化建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2020年07月16日 点击查看:754

推进智慧化建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梁柏健校长


10 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的历程,接下来将进入智慧化时代。智慧化时代的教育目标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我们追求核心素养落地、享受“互联网 +”教育带来红利的同时,要立足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人的初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梁柏健


个人简介: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珠海市首批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和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基地指导教师。曾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从教近三十年来,先后担任过初级中学、完全中学、职业高中和普通示范性高中等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校长。


访谈者 :尊敬的梁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您提到智慧化时代的教育目标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请您谈谈什么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实现?


梁柏健 :学生是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落脚点,“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合学生的教育”必然是遵循教育规律,接纳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育。要实现“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要有发现学生差异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制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方案并持续实施。


在当前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和手段难以满足改革的要求,但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能为教师发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实现对每位学生成长的智能化分析和追踪,辅助和支持学校把“适合学生的教育”由理想成为现实。


访谈者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贵校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学校智慧化建设,请您谈谈贵校智慧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梁柏健 :我校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贯彻《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和《广东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并积极参与广东省“粤教云”项目试验的实施,制定了“三一四化”的具体目标,即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全方位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的创新模式。截至今年 8 月,我校已经基本完成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软硬件基础建设。今后两年内,将由点到面,切实深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完成整个校园的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访谈者 :据了解,依托国家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平台,贵校创建了一体化的智慧校园,请您具体谈谈贵校创建了一个怎样的一体化智慧校园环境?


梁柏健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我校为打造这个一体化环境,在珠海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分步投入,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特别强化了软件基础平台建设。


建校以来先完成的信息化基础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学生刷卡电话通讯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有线电视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等等。近几年来,建设的重点从数字化硬件建设逐渐向信息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渐开始规划实施整体的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完成了新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办公 OA 系统,更新了门户网站系统、网络图书管理系统、网络心理测评系统、电子班牌系统,自主开发了网络选修课系统、评教评学系统和智能教学评价系统等,正在测试基于移动网络的宿舍管理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并启动局部的个人 PC 和网络云终端的双模式试验。在试验班级内先进行初步的云终端教学实验和办公管理试验。为下一步的全校网络化智慧校园做准备,测试成功后推广到全校实施。


智慧化校园建设包含管理、教学教研、学习三个方面的环境设施及高水平的应用,更大程度实现学生智慧学、教师智慧教的教学理念。我校将逐步实现校园管理、教学教研、学习网络化。


访谈者 :贵校创建一体化的智慧校园后,在校园管理方面有了什么变化?


梁柏健 :我校创建一体化智慧校园后,学校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化,对学校全面实施科学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中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高效组合,以最大幅度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依托智慧校园的办公 OA 系统实现校园办公网络化无纸化,涵盖信息发布、个人办公、教务工作、德育工作、后勤服务等功能,支持多种通讯终端(PC、平板、手机),能随时随地进行流程办理、通知查阅、邮件查阅、短信收发等操作,是提高办公管理效率的有力助手。


依托智慧校园的学校门户网站实现统一的对内对外信息发布。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为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所,实现学校内部各种信息(办公信息、文件、通知、公告等)的统一管理和发布,以及个性化的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的建设为实现师生员工的基本信息查询、管理信息查询、后勤信息查询、消费统计分析查询,以及领导宏观管理的综合查询等,提供了一个统一、简便、快捷的平台,进而可以与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无缝连接。


我校教务管理系统能够深入学校日常教务管理的琐碎事务,把原本分布于各个信息管理人的各项关于学生、教师、成绩、年级、班级、考试、课表、考勤、调代课、学分认定、评教评班、教师任课信息等各方面繁杂、孤立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使教师及教务管理人员能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分发和协作,改变了以往低效的教学管理生态。


访谈者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请您谈谈贵校在智慧化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梁柏健 :我校教师依托智慧校园的教学系统,在云存储服务器中建立个人的教学空间,存储教学资源,布置和查看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详细信息,查看某堂课的课堂分析统计。


我们还建立了 2 个智慧教室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在“易教”系统的支持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实现智慧化互动教学,智慧化环境下能极大地提高教师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的时效性。


我校教务处应用成绩云系统对日常考试和大型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在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上网、微信公众号等登录系统,查看年级、班级的考试统计数据,追踪班级、学生成绩的动态变化,学生、学生家长可以查看学生的成绩及波动情况。教师根据成绩云的分析结果,获得了学生在某个学科中的薄弱知识点,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训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访谈者 :贵校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了哪些转变?


梁柏健 : 智慧校园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我校教室多媒体系统连接校园网、粤教云、以及互联网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通畅的网络学习渠道,扩展宽广的学习空间。分布于校园公共空间的网络终端,包括电子屏、图书馆平板电脑以及校园电子班牌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营造出跨越时空的网络学习环境。学校还开通了学校微信公众号,学生会和部分学科教师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学校信息、部门信息以及教学微视频的信息,更加拓展了智慧学习的空间。通过智能同步、智能评测、智能推荐、智能报告等模块,帮助学生更合理地拓展兴趣,从而发掘每个人的个性和天赋,尊重并真正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由以往传统的单向个体性学习转变为交互协作性学习,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习走向开放和个性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访谈者 :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柏健 : 我校建设的智慧校园系统,能集“教学、教务、教研”为一体,推动了教学的全面进步和创新,实现了“教、学、考、评、管”闭环,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变革,使学校教育生态朝着“智能、高效、精细、前瞻”方向稳健发展。


近几年来,在智慧校园系统的支持下,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心理重点课题示范校、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心示范校等荣誉。学生参加教育信息技术比赛获得了 2019 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亚军、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物流机器人高中组二等奖、2019 年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广东选拔赛冠军和亚军、2019年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广东赛区无人机竞速高中组金牌等荣誉。


访谈者 :未来,贵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


梁柏健 :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构建了智慧化的管理、教学、学习三方面的系统应用,有效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效益。特别是在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生态方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促进了各类学生的充分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接下来,我校将围绕着国家和广东省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抓住教育技术发展重要机遇,继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着重于创新教育和智慧教育的方向,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满足时代赋予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学的需求,继续有效组织和管理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 ;提供给学生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指导,帮助教师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目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