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

位置:首页>精准教学>理论文献>详情

精准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思考

2019年04月09日 点击查看:1478
精准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思考
———以《1 元、5 元、10 元人民币的使用》教学为例

● 葛 瑛


【摘 要】 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中重度障碍学生进入培智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的需求。 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践行课标理念,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流程,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实施精准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活 数学的兴趣,不同程度地提升学生解决生活 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课程标准;精准教学;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64


        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中重度障碍学生进入培智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从 2011 年开始正式实施个别化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能力,设计课堂与教学,因材施教,推行精准教学,提供有效支持策略,提高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基于个别化教育的精准教学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常态。

        “1 元、5 元、10 元人民币的使用”是智障学生生活所需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也是生活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技能,笔者践行新课标理念,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流程,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在精准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进行全面科学的学情分析,抓住精准教学的关键

        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特点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精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综合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相关能力之上。为此,笔者在课前对执教的五年级学生做了相关能力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障碍类别、身心与思维特点、言语表达、书写作业方式)五年级共 10 名学生,其中男生 8 人、女生2 人,3 名为唐氏综合征学生、3 名为自闭症学生、2 名为智力发育迟缓学生、1 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1 名为脑瘫学生。学生喜欢听儿歌、喜欢跟随音乐律动、喜欢游戏、喜欢模拟,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生活自理,都会用言语表达,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认字能力,故在教学环节中可给予文字的任务卡,来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

        (二)知识能力前测
        为制定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与目标,笔者对学生在 10 以内的数数、认数、按数取物三方面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7 名学生已掌握 10 以内数数、认数、按数取物。2 名学生在 10 以内数的唱数、找数方面掌握较好,在点数和拿出 10 个以内数量物品上还需教师语言提示。1 名学生还需教师给予动作示范方可完成,在 10 的认识中仍需较多的支持。

        学生操作能力分为摆放物品和整理物品能力,本班级 8 名学生在这两方面操作中都有较高能力,1 名学生在摆放物品上有一定能力,但是整理物品上,还需教师给予动作示范方可完成,1 名学生则完全需要教师给予动作示范才可完成。通过深入地分析学情,笔者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从问题入手,精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和形式,精心设计适合相应学情的教学环节。


        二、实施 1+1 主辅式合作教学模式,提供精准教学的保障
        为有效开展个别化教育,实施精准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了 1+1 主辅式合作教学模式。主教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课堂教学的总结与评价,主教教师都担负着主要的责任。助教教师则辅佐主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1+1 主辅式合作教学模式要求主教教师和助教教师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个别需求,分别分层给学生适当地指导,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们将学生分为 ABC 三组。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因生而异,给予不同支持。作为主教教师的笔者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助教教师主要负责对 C 组学生提供提示与支持。根据学生需求及已有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如,学生探索学习时,为培养 A组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作为主教教师的笔者基本以间接口语和手势提示为主,对 B组笔者则以直接口语或部分身体提示为主,C组因为学习发展相对较差,需要助教教师给予更多的身体提示及完全身体提示等。主教教师、助教教师协同合作,使得精准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微信截图_20190409132433.png


        三、开展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实践活动,创设精准教学的情境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通过创设情境,渗透数学知识内容,帮助智障学生在自然生活场景中迁移知识,并尝试解决生活问题,这正是精准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体现。使用 1 元、5 元、10 元人民币购买对应价格(单价为 1 元、5 元、10 元)的物品,需要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笔者注重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微课的视觉提示,使班上自闭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切切实实学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唐氏综合征、脑瘫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使用人民币的本领,还得到了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模拟走进早餐店,出示油条、鸡蛋、包子、秋天的水果等,让学生感知日常生活。同时,出示日历、时钟、计算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随处都在。开始学习 1 元、5元、10 元人民币的认识,笔者根据每位学生学习能力,将个别教学嵌入集体教学之中,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具,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通过读数、对比、找数字,建立对 1 元、5 元、10 元人民币的形象认知。接着,通过给物品标价的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人民币与对应价格的联系。最后在使用人民币环节,让学生通过买早点的活动,在生活情境中认人民币、找人民币、数人民币、用人民币和计算人民币币值,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虽然《1 元、5元、10 元人民币的使用》这堂课不好上,有难度,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超市环境和购物活动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场实操的机会,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体验 1 元、5 元、10 元的价值,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


        四、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现精准教学的内涵
        多元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发展,是精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笔者注意丰富评价内容和形式,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评价内容和重点既包括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也包括学生课堂纪律、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以及与人合作的情况等,既关注每位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中每一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变化与发展。
        如自闭症学生在“营养早餐”视觉提示下,明确学习任务,主动尝试使用人民币购买早点,就及时给他们“对、棒、好”的评价;同样,1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对在“早餐店”展开的课堂学习特别感兴趣,并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就适时让全班同学给他点赞。多元评价切实体现了精准教学的内涵,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使培智生活数学课堂里充满了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差异,实施精准教学,就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精准教学在笔者所在学校培智课堂的实践探索,推进了学校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激发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热情,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向精准教学要质量已成为学校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共识和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紫荆花学校,310012)


微信截图_20190409132753.png

本文转载自:中国知网